在還是童年時期的孩子們,因為父母的忙碌,或偏心,而導致的忽略,冷落等,缺愛的孩子在長大以後在心理方面出現各種不同的心理缺陷,總分為以下三種:
1. 自卑(不自信)
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肯定。比如在學校表現出色,希望家長可以表揚他們,參加重要的比賽,希望家長可以前來觀看。這些在家長眼裡看起來很瑣碎,很微小,但是在孩子們心裡這些卻很重要,因為這個過程是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與重視,他們希望父母可以看到他們。
但是如果得到的是父母的忽略,否定和責怪時,當累積的次數越來越多時,孩子們就會慢慢的失去信心,而且會否定自己,更嚴重的是產生自閉的情緒。所以當孩子們長大以後就會降低對自己的要求,覺得自己不夠資格,不配得到更好的,而求其次。
所以,在他們的孩童時期,希望作為父母的你給孩子一個肯定的眼神,或者激勵他們的動作,哪怕是一句讚美也好,這樣小孩才能知道原來你們一直都支持他們,信任他們,這樣他們才能更自信地成長!
2. 失去安全感
最近小編的姨甥女出現了一些轉變,這個轉變是在她的妹妹出生之後發生的。我記得在之前,她很懂事,不吵不鬧,乖乖的玩自己的玩具,除餓了或者哪裡不舒服才會哭或鬧,但是自從她妹妹出生以後,她變得很好動,不聽話,甚至連睡覺都要鬧,也因此被她爸爸教育了一頓,但是情況沒有變好。
其實這些都是因為她沒有安全感,怕爸媽有了妹妹以後就不再像以前疼愛她了,很多小孩都會通過撒嬌,或者搗亂來引起父母的注意,為的是希望父母可以多關心他們。
但是當有一天孩子不再吵鬧,也就是說他們慢慢地與外面世界隔絕了,跟自己親近的人保持了距離,慢慢地建立起了自我保護機制。
所以在這種事情發生之前,希望作為父母的你們可以察覺到,小孩的變化,他們不是長大了,成熟了,可能是他們對父母失去了信心,而你們可以做的便是多陪伴他們,通過語言和身體動作讓他們感受你們的關愛,從而不再封閉自己。
3. 順從,聽話,討好型人格
其實比起孩子吵鬧更可怕的是他們變得順從,乖巧,聽話,因為這時的他們想要被父母關愛,覺得只要討好父母,父母就會愛他們多一點。
這種親子關係在中國教育裡面是很普遍的存在,父母會經常要求小孩在學校是精英,在家裡尊老愛幼,當有其中一樣做不到時,父母就會說:你讓我很失望,或者責罵他們一點用都沒有,甚至揚言不愛他們,為了得到父母的愛,他們會不斷委屈自己,壓抑自己,犧牲自己,從而去討好。
缺愛的孩子長大以後會失去自我,不會在看到自己的內心,只會一味的去迎合別人,當自己達不到別人無理的要求時,就會責怪自己的無能,甚至否定自己。
所以,作為父母的你們,不要用愛來作為交換,他們的內心很脆弱,很敏感,或許你的一句無心的話,就會傷害到他們。
童年缺愛的孩子,受性格缺陷的影響,他們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治癒!
希望每位父母都能給孩子足夠多的愛,讓孩子在愛中幸福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