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險與內地保險的區別

Blanche2020-12-16

香港保險與內地保險的區別

11號,陰冷的前夜,總有些人有些事會留給你溫暖。


賣保險的話,逃不過香港保險的反差。這一周,兩個朋友聊到了life insurance hong kong。之前都是在香港買的保險,重疾險,壽險。所以寫一篇文章分享一些香港保險的基礎知識。

與內地保險相比,香港保險確實有很多優勢。。

美元資產配置,達到6~7%的預期年收益率,重大危險可以分紅,儲蓄保險可以交換被保險人、先進的產品設計形態、更嚴格的英國司法體系、歷史更悠久的國際保險品牌等。

再者,有不少客戶,在過去確實被大陸一些非常不專業的保險銷售人員騙過,給大陸保險業留下了一個很壞的印象,總覺得大陸的保險是騙人的。

再加上單純不了解國內保險市場,覺得香港的保險是好的,內地的保險是不好的。

因此,我所接觸到的許多廣深的朋友都或多或少地在香港買了保險,或有些人準備在香港買保險。那麼為何香港保險與國內保險市場有如此重要的差別呢!

說香港保險,只不過是利用香港與中國大陸在社會體制和監管體系上的不對等,形成的一種“制度套利”和“監管套利”。

大陸保險產品開發,無論是精算定價、形式設計,還是條款、理賠標準、內部控制等方面,許多都被中國銀保監會的各種規定所卡住,所有保險公司都必須在現有框架內運作。在加強監管的同時,要保護消費者權益不受損害,確保金融保險業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和聲譽風險,使保險能夠持續發揮穩定社會、保障民生的作用。因此,現階段香港保險產品的優勢,主要是由於內地監管“過於嚴格”。我們稱之為“監管套利”。

因此說香港保險只不過是走了一條時代紅利的老路,但天下還沒有哪一家企業的“套利紅利”能夠持續下去。

對港險的分紅,我們簡單的講,現階段香港保險關於不保證分紅的銷售過程中,有不少銷售誤導和誇大宣傳。儘管香港保險從業人員具有較高的學歷,但銷售誤導、誇大宣傳等行為仍普遍存在。當然,也有專業水準不夠的原因,其中大多數都是有意誤導:例如,在向客戶展示儲蓄計畫時,並沒有用產品本身的計畫來做演示,而是用銷售人員自己“精心製作”的 PPT來代替,把計畫中所有的“非保證收益”以“保證”的形式呈現出來,只說“高收益”,而忽略了產品本身無法分紅的風險,讓客戶對自己所購買的儲蓄計畫產生過高的心理預期。今年香港的「101保單」銷售誤導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使得香港投連險的銷售一直持續到現在,又有誰能保證「長期分紅儲蓄險」的銷售誤導和誇大宣傳所累積的後果將來不會集中爆

此外,如果國內監管開放,內地保險公司可以在幾分鐘內殺死任何香港保險產品,甚至可以在科技和創新水準上輕鬆走在香港保險公司面前。近年來,中國內地保險產品的更新越來越快,產品越來越好,購買越來越方便。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它。此外,中國保險監管的放鬆,也增強了內地保險產品的競爭力,這將是我們在香港的不二選擇,也能避免香港高股息產品未來的風險。

大陸保險比香港保險在保險索賠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具體表現在:

1,索賠時效:內地保險條款一般都有明確的索賠時效規定,保險公司收到出險通知後,30天內必須給出核賠結果,一旦同意賠付,10天內就必須支付保險金,索賠時效快,而香港保險一般沒有時限要求,遇到複雜案件,時間較長;

2,不抗辯條款:對於大陸保險,不抗辯條款既適用於主險,也適用於附加險,而對於香港保險,只適用於主險,不適用於附加險,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對消費者的保護;

3,法律環境:為了維護“保險”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減少媒體負面報導,現階段大陸保險更傾向於保護投保人。如果出現理賠糾紛,法院通常會判決保險公司給予賠償(即使在一些明顯的欺詐性保險案件中,法院也要求保險公司進行賠償,無形中增加了保險公司的運營成本,這些成本最終會轉嫁給誠實的投保人),香港遵守英國的普通法律法規。如果投保人未能履行最高誠信原則,即故意隱瞞足以影響保險公司核保決定的重要事實,通常無法獲得賠償;

4,匯兌:由於中國目前仍然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每一年的匯兌限額是50,000美元,如果索賠金額太多,不通過某些特殊途徑,理賠款短期內可能無法全部兌換成人民幣。

今後,應時而動,支持國內保險產品和市場的發展,因為現在與過去已經不一樣了。無論是港險還是國內保險,如果需要購買,都要找一個合適的專業經紀人,明確自己的保險需求,找到自己的解決方案。假如不是被忽悠進去,繳納智商稅帶來的後果還會比較嚴重,這也是後期無法小代價彌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