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現在好多招聘單位都明確年齡不超過35歲?那超過這個年紀的人怎么辦?

Hellen2019-08-09

35歲,在很多職場人眼裏是個分水嶺,在很多HR眼裏,就是招聘的分界線。35歲不可招,35歲不可用。多少年以來,職場上就流傳著這樣的說法,不少企業也在實踐著這樣的信條。

但是事實上,經過現實調查發現,只能認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企業不同,情況也不一樣吧。

為什么現在好多招聘單位都明確年齡不超過35歲?那超過這個年紀的人怎么辦?

可是我們反思一下,35歲現象有多普遍?

1.一個企業不同的崗位、不同的職級,對人才閱曆和年齡的要求是不同的。我們翻閱一下不同公司的招聘信息,會發現,35歲現象基本在中基層崗位上。高層崗位幾乎沒有35歲的限制。

2.不同行業的年齡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在一些比較前沿的公司,如電子商務、研發等互聯網相關行業,員工的年齡要求相對較高,年齡較大不受歡迎;但在一些傳統行業,對應聘者沒有固定的年齡要求,或者年齡要求不那么嚴格。

3. 此外,不同的企業將根據其業務或發展需要在不同階段要求或不要求35歲的限制。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為了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

從整理上來看,我們無論瀏覽招聘平台的信息,對接企業HR還是獵頭公司,需求崗位對年齡有要求是普遍性的。

图片3-5

許多朋友可能擔心這個問題:為什么會有35歲現象的發生的?

1. 傳統的工作經驗。過去,一般認為工作的人年滿35歲,在工作場所有10年或10年以上的經驗。十年的經驗豐富了他們的經驗,但同時他們也成為工作場所的“老兵”。對於團隊建設,它不會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和創新起到積極的作用。

2.35歲面臨的三大問題:

A. 工作場所邏輯的鞏固。35歲的人在長期的職場工作中,形成了成熟的職場工作習慣和職場價值觀,在個人行為和團隊相處上都會不自覺的遵循自己的一套方法論,很難有大的改變。

B.個人的思想路線和思想得到鞏固。大量的職場人在10年以後都會普遍性的沿襲自己一直以來的經驗,在問題處理和責任擔當以及面對新課題的時候接受新的事物和理念速度較慢,甚至排斥。這種行為造成他們過度的以自我為中心,對己對人,都是不利的。

C. 個人成長的驅動力很差,工作能量逐漸下降。

如果是追求上進的企業,需要追求上進的員工,需要精力充沛能夠承擔重壓而且全力以赴的員工。但人到35歲,很多人都沒有了追求進步的勁頭,隨著年齡增長個人精力也慢慢的跟不上工作的節奏了。

3.人雲亦雲,道聽途說。35年行的劃分源於官方的招聘限制和一些所謂的社會學家的解釋。社會企業和工作場所也紛紛效仿。加上社會上一些不分是非的所謂專家、學者和企業工作人員的盲目接受和宣傳,35歲的現象成為盛行的趨勢。那是什么?我不知道有沒有人做過深入研究,35歲的合理性在哪裏?個人認為,這就是一種人雲亦雲的跟風現象。

站在企業角度來看,35歲現象是有利呢還是有弊呢?


有利之處:

1. 這個團隊年輕、有活力、活躍。

2.對於一些年輕化的團隊來說,團隊磨合成本小,容易塑造團隊文化。

3. 在企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他們敢於施加壓力和調整,具有較強的團隊承受壓力的能力。

不利之處:

1. 完全年輕的團隊增加了公司在實施層面上標准化和實現效率的時間。

2. 沒有合理的年齡結構,不利於公司員工的整體成長和發展。我們關注梯隊的建設。除了所謂的等級梯隊,年齡梯隊也很重要。

3. 僅限於基層單位的實施或管理。

35歲現象到底合理否?

1.35歲現象是對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我們應該一分為二的看待職場年齡,就如大家所說的現在新興產業基本都年輕化一樣,動不動就80後、70後OUT了,可是看看哪個互聯網巨頭的大佬不是70後或者80後?是不是現在前沿領頭的公司,大佬基本上都是70後或者80後?是他們在引領行業,在引領大批的年輕人前行。你說馬化騰的理念比哪個年輕人的理念落後了?馬雲作為60後,又比哪個35歲以下的年輕員工思想落後了?35分界線導致大量優秀的職場人被排斥在外,部分優質的人力資源被閑置或者荒廢。

2.就像文章在一開始說的那樣,企業的需求不同,行業不同,招聘的崗位不同級別不同,應該在年齡階段上實事求是,以滿足自身發展和整體績效需求為目標,在人力資源結構的劃分上,35歲現象應該存在,但不能是一刀切。

作為個人應該如何看待或者對待35歲現象?

1.35歲現象雖然存在,但從來沒有一個真正的優秀職場人被35歲所阻擋。只要你對自己有信心,敢於拼搏,勇於擔當。總是大有可為,總是有很多優秀的企業向你拋出橄欖枝。35歲現象存在,但擋不住你的優秀。

2.35歲危機,對於個人來講,還是自我選擇和暗示的結果。在社會或者市場35歲風氣的影響下,很多職場人,早早的就開始擔憂35歲的問題,到了臨近35歲,不管市場如何選擇,自己先打退堂鼓。對於35歲以後的歲月,在自己的職業生也規劃中模糊不清或者出現空白。這種選擇完全是自己心理暗示的結果。還沒有面臨這個問題,你先把自己打敗了。怨誰呢?

有些朋友說,連華為這樣的企業都有35歲的年齡限制,為什么不合理?我想說的的,第一你的企業不是華為,第二華為的35歲限制與其戰略需求和實際的團隊工作需要密切相關,華為要解決的問題與你所在的企業是截然不同的,其梯隊打造也根本不一樣。你信不信華為38歲的員工到你的公司很可能是一把好手,個人思維與能力遠超你企業的員工?作為職場人,面對35歲現象,我們知道它存在就好,沒有必要在心理過多計較,無形中給自己設立一道根本不存在的“魔障”。但反過來說,一個職場人35歲還在到處求職,也真的事比較失敗了。

個人努力不足,不能腳踏實地,卻用心抱怨運氣不濟,眼紅別人成功,自己卻原地踏步,茫然四顧。所有的人前風光,都必然是背後受傷,成功與跨越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公平的。唯有真正無畏拼搏,一路向前,才能走出希望和滿足。能做到這些,你的35歲又怕什么呢?